冬养肾,「藏阴固阳」,你是否做到了这些防护措施?发表时间:2020-01-16 17:12 一、「冬藏」原则 中医养生遵循「顺其自然」,如果机体发生病变,是因为身体违反了原本自然的状态,即阴阳失调,所谓,孤阴不生,孤阳不长。只有阴阳调和,方为自然健康状态! 中医传统里,养生需顺应四时,四时之景不同,养生也会有所不同,正所谓:「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。」 二、冬藏,藏的是阴阳调和 故阴阳四时者,万物之终始也,死生之本也,逆之则灾害生,从之则苛疾不起,是谓得道。道者,圣人行之,愚者佩之。从阴阳则生。逆之则死,从之则治,逆之则乱。反顺为逆,是谓内格。是故圣人不治已病,治未病,不治已乱,治未乱,此之谓也。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譬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锥,不亦晚乎。——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 自然界的诸多动植物,到了冬季,动物冬眠,植物落叶,都是为了减少消耗,即所谓「藏」。为何而藏?冬季不藏则春夏不长!对于动植物来说,藏是养精蓄锐,休养生息,对于人类同样如此,人类的「藏」,是为了达到身体阴阳平衡,达到身体强壮的效果! 所以,冬藏,可以根据体质进行不同的进补,主要原则在于:阳虚体质补阳,阴虚体质滋阴,使得阴阳调和。 1.畏寒体质补阳 畏寒体质表现为手脚易冷,或者气温稍凉,就会比一般人穿的多盖的厚。如果你有这种体质,那么在冬补时要补阳! 可常吃一些牛肉、羊肉、鸡肉、枸杞、姜茶、姜糖、肉桂等,另外,吃东西最好选择熬炖的方式! 2.虚火体质滋阴 虚火体质有何表现?两颧潮红、心烦易怒、手足心热、盗汗、口干等症状则为虚火体质,冬日进补,则需滋阴。 可多吃桂圆、红枣、黑木耳、香菇、银耳、核桃仁、枸杞等滋补食品。 三、冬养肾 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,使志若伏若匿,若有私意,若已有得,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,使气亟夺,此冬气之应,养藏之道也。逆之则伤肾,春为痿厥,奉生者少。——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 冬季三个月,是人体开始闭藏精气的季节,生命始于人体精气,精气内存,邪不胜正,身体便好! 因此,要藏好自己的精气,不要随意浪费。 人体的精气从何而来?中医认为肾藏精,肾精化三髓,脑髓、骨髓,眼睛。是故脑为肾精化生而成,故中医认为,防止老年痴呆、记忆减退等问题,除了经常动脑之外,还需要滋阴养肾! 按照中医四时调养不同的思想,冬天是养肾的季节。 冬季养肾,其实就是应冬之气,生活里的方方面面,都需顺应这天地契机! 四、逆时而行,终不得道 人们平时无病无痛,因此并不注重养生,即使养了也没有特别明显的感觉,但是不养的话,问题很容易被看见。 例如,许多人脸上有黑斑,这种情况,从中医来看,属于体寒过重,而寒气,主要是冬天受的寒。 而有些疾病,得时容易,去除时却是千难万难,正所谓「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!」 冬天逆冬气而导致的病,诸如关节病(风湿类风湿)、鼻炎等都可能是逆冬气而来,所以在冬天,不能光着腿穿袜子,更不能露肚脐(神阙),露得越多,门阙洞开,失魂落魄,病得越重。 春天很多人会手脚冰凉,中医称之为厥逆。很多人不太把这个当回事,认为不是病。其实这也是冬不藏精的不良后果。有厥逆之症的人,手脚冰凉的同时,往往伴随着脾气暴躁。此谓肝气寒、淤堵、肝气不疏,更有甚者会出现肌肉萎缩。 很多肝经上的病,根源上大部分都跟肾有关。中医称作肝肾同源。 为此,冬季顺应四时养生,藏阴固阳,方为养生之道。 推荐阅读:不颤、防痴呆的方法,谁用谁聪明!
文章分类:
养生知识
|